第(1/3)页 “阳融这几年确实风头很大,也成了东北民营企业的老大哥。” “但他太小看这些温城佬了!” 刘义千带着一丝的疯狂,讲了这话。 柴进一想也是,这群温城人从七八十年代开始,因为人多田少,为了能生存下去,十个有八九个顶着坐牢的危险经商。 他们是国内民营经济复苏的第一块地方。 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地方,这么多年过去了,其中之底蕴岂能是阳融能够比得了的。 阳融之事,自然也能够迎刃而解。 笑了笑说:“等宋总回来,我再好好请他吃饭赔罪,一切皆因我而起。” “柴老板多虑了。”刘义千笑着回了句。 而后两人没再继续这个话题。 后来柴进的心思一直放在了周争一的身上。 不得不说,任何一个能够成功的人在起家阶段都有他独特的特质。 比如说周争一,这兄弟在人群中虽然不算是八面玲珑,但对于维护人际关系上很有自己的一手。 低调,腿勤快,只要是客人的要求,他全满足。 哪怕是端茶送水,捏肩捶背,这家伙都干。 后来和刘义千聊了下周争一。 刘义千的态度就是,这是我的小老弟,人勤快,我很看好他。 并且还和柴进主动推荐了周争一。 柴进也给周争一留了个名片。 到了下午一两点的时候,楼上的阳融下来了。 排场还是很大。 阳融就像是一个村里毛最长,冠子最红,站的最高的那个公鸡。 一下来,一楼大堂里不少人想过去巴结,但阳融正眼都没有给一个,直接了餐厅。 期间也瞥了柴进一眼,神态之中,充满了不屑。 两人,算是在这次不愉快的用餐当中结下了梁子。 生意场合,只要有利益矛盾,那必然就是不死不休,哪怕阳融的东湖七号是整个中海出了名的名流汇聚之地。 得罪了阳融,就等于得罪了东湖七号那一圈子人。 柴进也很坦然。 说到东湖七号。 这时候,京都那边沈建打了电话过来。 说帮柴进联系了前几个月那个太山会的发起人刘传志。 也帮柴进引荐了。 第(1/3)页